市委常委、组织部长,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王瑰曙
[编者按]当下,全市干部群众正“坚持项目为重、突出实干担当,切实肩负起加快岳阳发展的历史责任”,全心全意谋发展、全力以赴干事业。两会期间,代表委员们认真履职尽责,他们的建议和发言,既高屋建瓴谋划改革发展大局大事,也关注百姓身边小处小事。今天起本报精选部分有思想、有见解、操作性强的发言整理刊发。
“功以广成,业由才广”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,在不同场合强调要把我们的事业发展好,就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。对于岳阳来讲,加快推进“一极三宜”江湖名城建设、努力实现“两个率先”、奋力谱写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岳阳篇章,需要我们切实肩负起加快岳阳发展的历史责任,“撸起袖子加油干”,也需要我们多维度打造人才“孵化器”,加快建设巴陵人才高地,为全力推动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提供“强大引擎”。
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。一个地方的发展,人才是第一要素,核心主体是人才。抓发展,必须抓项目、抓产业、抓创新驱动、抓实干担当。项目要靠人才去落实,产业要靠人才来兴旺,创新是人才的创新,实干担当是人才的实干担当。抓发展就是抓人才,抓人才也就是抓发展。岳阳历来重视人才,对人才一直是求贤若渴、引而不竭。特别是2015年初以来,岳阳市委实施了建市以来最为系统、最具特色的巴陵人才工程。巴陵人才工程实施以来,岳阳人才事业呈现出新气象。从人才总量来看,通过“四海揽才”系列活动,引进各类优秀人才1500余人,带动全市引进各类人才2万余人,目前全市人才总量增长至33万人。从引才质量来看,每年通过引进博士以上人才30人以上,总量达到260余人。从人才活力来看,广大人才队伍充分施展才华、积极创新创业,为加快岳阳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。成绩欣然可喜,差距不容小视。虽然近年来岳阳人才事业有了长足发展,但无论是人才总量还是人才质量,与其他市州特别是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。比如,岳阳平均每万人口人才数只有600人,低于株洲的1630人、湘潭的1055人、苏州的1630人;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仅有65人,远低于株洲的399人、湘潭的132人、苏州的450人。特别是少数地方和用人主体对“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”的认识还不到位,人才意识不强,人才开放度不高,人才工作存在“等、拖、放”等问题。这些与岳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。当今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,人才的高度就是事业的高度,人才就是未来。当前,岳阳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:国务院日前批复的《促进中部地区崛起“十三五”规划》,明确做大做强岳阳等区域中心城市,形成带动区域发展的增长节点;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将岳阳定位为全省“三极”中的第一极,把岳阳放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地;岳阳市第七次党代会描绘了全市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,加快发展,其时已至,其势已成,其风正劲。梦在前方,路在脚下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,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,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需要人才、渴求人才。面对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和异常严峻的人才竞争形势,我们要视信任为责任,视责任为使命,视使命为生命,牢固树立起强烈的人才意识,以更加开放的姿态、更加开阔的视野看待人才,要有“周公吐脯”的渴望、“三顾茅庐”的渴求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魄力和气度。要以心忧岳阳的情怀、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推进岳阳人才工作,以“求实、切实、务实、落实”的实干精神开创岳阳人才事业新局面,推动岳阳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。
打造开放的人才高地。宏伟的事业,需要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。一座充满美好前景和独特魅力的城市,也必将对天下英才产生强大的吸引力。岳阳拥有独特的战略地位和区位优势,是湖南唯一临长江口岸城市、国家首批沿江对外开放城市,是湖南第二大经济体,人才事业能大有所为,也要大有所为。我们必须顺时而动、因机而发,瞄准“增长节点”“第一极”战略定位,依托“一带一路”、长江经济带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、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等国家战略加力发力,全面推进巴陵人才工程,以改革创新的办法找准用好、吸引、培养人才的突破点,用更加开放包容的政策,打造更加开放创新的人才高地。以更宽的视野和更优的政策吸引人才。视野有多大,事业格局就有多大。要围绕岳阳现代产业体系,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、先进制造业,放眼国内国外人才市场,以“海纳百川”之势融入全球配置人才资源的时代潮流,勇当网罗天下英才的“弄潮儿”。将引进国外人才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,制定更加积极的国际人才引进计划,进一步增强政策开放度,让近者悦、远者来。在用特惠政策吸引外来人才的同时,注重用普惠政策盘活本土人才。人才政策优,人才环境才会好。要坚持一线思维和问题导向,探索出台向一线倾斜的扶持政策、人才流动的“绿色渠道”、切实“有料”的人才激励政策。大力支持后发地区开展柔性引才工作。以更大的力度培养人才。人才培养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。要创新多渠道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,实现人才质量与人才总量同步提高。推进高精尖及紧缺人才培养工程。加快培养引进科技领军人才、专业技术人才、高技能人才和青年创新创业人才。重视培养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。推进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建设工程。以经营型、科技型、成长型企业家为重点,选送创新型企业家赴清华、北大等全国知名高校和培训机构。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工程。通过推进中外合作办学,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。定期选派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到国 (境)外接受培训。以更实的担当和更好的舞台使用人才。聚天下英才而用之,聚是手段,用是目的。聚才是学问,用人更有大道。用好人才,关键要有气魄和胆识。放开手脚,鼓励大胆创新、勇于创新、包容创新,做到人尽其才、才尽其用、用有所成。当今,青年人才已越来越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。要破除论资排辈、求全责备等观念,加强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和使用。不忽视“千古英雄草莽间”,坚持从基层一线发现、选拔优秀人才。人才的发展需要高层次、专业化的平台作支撑,没有适当的平台为依托,再优秀的人才也会没有用武之地。岳阳有国家级开发区、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园、国家首批试点低碳工业园区,有多家市级、县级工业园和产业园区。要做大做强产业园区,通过产业集群化,促进人才集群化;通过人才集群化,推动产业集群化。坚持应用导向,聚焦产业发展,强化企业主体,加强院士工作站、重点实验室、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平台建设,加快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,主动对接驻岳央企已有创新成果,推进产学研用结合。建立政府科技成果转化与创业投资扶持机制,鼓励高层次人才开展科技创业、转化科技成果,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一片“海阔凭鱼跃、天高任鸟飞”的新天地。
营造鲜活的人才生态。人才竞争的核心是体制机制的竞争。机制好则人才聚,人才聚则事业兴。去年,中央就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作出部署,省委也出台了落实的意见,标志着新一轮人才工作的改革大潮已经起势。这既是挑战,更是机遇。要突出市场导向,加快建立更加灵活、更加开放、更加有效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,优化人才发展“软环境”即人才生态环境,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。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,是赢得未来的投入,要完善“鼓励创新、支持创业”的政策扶持机制。不断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,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,把人才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向骨干人才培养倾斜,向优秀人才引进倾斜,向一线人才创新创业扶持倾斜。按照“谁投资、谁受益”的原则,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人才投入方面的积极性,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人才事业,逐步形成政府引导、单位为主、社会参与的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,激励更多优秀人才为改革发展献智出力。“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,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”。用好人才,前提要科学评价人才,要完善“崇尚业绩、社会认可”的人才评价机制。古训说,浑金璞玉,瑕瑜互见;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?对特殊的人才要有特殊的政策,既容“玫瑰之刺”,更赏“玫瑰之香”。完善好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,防止把人才当干部,为人才发挥作用、施展才华提供更广阔的天地,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。要以实际能力为衡量标准,不唯学历,不唯论文,不唯资历,突出专业性、创新性、实用性,以成果论成败、以贡献论英雄。水不激不跃,人不激不奋。能否留住人才、用好人才,强化激励是关键,要完善“方式多样、绩效挂钩”的人才激励机制,让人才更有获得感、幸福感和成就感。注重物质奖励,探索推行与业绩挂钩的拔尖人才年薪制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,积极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制度,包括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,探索对创新人才实行股权、期权、分红的政策措施。加强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的宣传表彰,营造尊重人才、珍惜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