确定进一步推进“多证合一”和削减工商登记前置审批,持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活力;部署对大气重污染成因和治理开展集中攻关,以生态改善提高?人民生活质量;决定在粮食主产省开展提高农业大灾保险保障水平试点,助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。4月2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定了这三件?大事,会上,李克强总理对这些工作作出了哪些部署?中国政府网(微信号:zhengfu)为你梳理───
会议指出,深化商事制度改革,创新政府管理,加快实施“多证合一”、削减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,是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署,推进简政放权、放管结合、优化服务的重要内容,有利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为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营造更加便利宽松氛围,促进提高劳动生产率。
1.在去年以来已全面实施工商营业执照、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、社会保险、统计登记证“五证合一”改革的基础上,全面推行“多证合一”,将涉及市场主体登记、备案等有关事项和各类证照进一步整合到营业执照上。强化中央和地方联动,加快修法修规、完善配套政策,推动“一照一码”营业执照在各地区、各行业加快互认和应用。
2.进一步梳理涉企证照事项。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、非按法定程序设定的一律取消;对关系公共安全等需要继续保留的要实行准入清单管理,并完善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。
3.加大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,实现相同信息“一次采集、一档管理”,避免让企业重复登记、重复提交材料。逐步使“一照一码”营业执照成为企业走天下的唯一“身份证”。
4.把设立外商独资包装装潢印刷企业等5项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。
至此,本届政府已将全部226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中的87%改为后置审批或取消。
为进一步推动解决大气重污染的突出难点,打好蓝天保卫战,会议确定,开展由环境保护部牵头,科技、中科院、农业、工信、气象、卫生、高校等多部门和单位协作的集中攻关,汇聚跨部门科研资源,组织优秀科研团队,聚焦重点、创新机制,形成业务统一平台,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,确定明确的路线图和推进时间表,进行综合性大规模观察和研究,针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重污染成因、重点行业和污染物排放管控技术、居民健康防护等难题开展攻坚,实现重大突破,推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,减轻群众呼吸之忧,为全国和其他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经验和借鉴。
会议决定,创新农业救灾机制,今明两年在河北、黑龙江、安徽、河南等13个粮食主产省选择200个左右县,以水稻、小麦、玉米为标的,在面向全体农户的基本险基础上,推出保障金额覆盖农资、化肥等直接物化成本和地租,面向家庭农场、专业大户、农民合作社等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专属农业大灾保险产品,在农户自主自愿和自缴保费比例总体不变的基础上,将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和东部试点县的保费补贴比例分别提高至47.5%、45%,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。具体实施中允许地方根据当地实际进行探索。